|
您好,您还没有注册!!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x
汉 服 的 分 类
上衣下裳制 (衣裳类)
上下连裳制 (深衣类)
上下通裁制 (通裁类)
(一)上衣下裳制:
1.上衣 衣裳制的“衣”即上衣,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,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、衫、袄、半臂,袿衣等。
襦:《说文》曰:襦,短衣也。故此,襦的长度最长也一般在膝盖以上。不过,很多人有一种误解,有汉服研究者以长短来区别襦、衫、袄等上衣,将襦定义为“短小的上衣”,是有失严谨的。实际,襦的“短衣”是与“深衣”相对而言的。深衣长至踝部,襦与之相比,的确是短衣。 襦有长短之别。襦也有单复之分。单层襦近乎衫,复层襦则近袄。襦是庶民的常服,深衣只作为他们的礼服。
衫:作为上衣的衫,衣型多样,有作为内衣的短小的衫,也有作为外衣的长大的衫。衫,一般是单层。
袄:一般是指有衬里的上衣,如: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、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。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,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,并于唐代传入日本。
裲(liang)裆: “裆” (dang),也写作当;又称裲裆、两当。主要是妇人的贴身衣物,来自于胡服。可见裆类似今天的背心、马甲。但肩部稍宽。
袿(gui1)衣:刘熙《释名》:妇人上服曰袿,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。长衣,大袖,交领,右衽,左右身侧在腰以下有连缀的缘饰。
2. 下衣 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,也包括襜(帷裳)、蔽膝等附属。
(一)裳/裙 裙裳,古时男女皆可服用。
宋代和明代早、中期,裙色初尚浅淡,虽有纹饰,但并不明显。至崇祯初年,裙子多为素白,即使刺绣纹样,也仅在裙幅下边一、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,作为压脚。裙幅初为六幅,即所谓“裙拖六幅湘江水”;后用八幅,腰间有很多细褶,行动辄如水纹。到了明末,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,裙幅也增至十幅,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,每褶都有一种颜色,微风吹来,色如月华,故称“月华裙”。 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“宫绦”, 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,借以压裙幅。
凤尾裙:有一种名为彩条裙,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,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,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,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,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,因此取名“凤尾裙”。
(二)胫衣 “裤”字古代写作绔、袴。
袴:古代的裤子没有裆,只有两个裤筒,套在腿上,上端有绳带以系在腰间。从文献记载来看,秦汉之际的裤子虽然已从胫衣发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长裤,但裤裆往往不加缝缀。西汉士儒妇女仍穿无裆的袴。
大袴:将士骑马打仗穿全裆的长裤,名为大袴。
穷裤/裈:是连裆的,其形制就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了。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所穿。
袴褶:短小上衣、宽腿裤的装束。在膝盖处系上带收一围,下边裤脚自然散开。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当时多为武士所着,后来发展成为庶民劳作的装束。
如果您需要彩排节目、公益演出、社区服务,或者只是个人爱好,拍摄照片留作纪念,或者为孩子做成长记录影集,请您联系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京华汉服社。
123国学网、北京老百姓国学书院、京华汉服社汉服出租及汉服租赁业务,遵循达人达己的公益原则,学生社团、公益组织的活动,商业机构均以北京最低公益价格出租。
联系方式
京华汉服社:010-88866401 王老师:18500389897
北京汉服网站: http://www.123guoxue.com/forum-561-1.html
图片参考http://www.123guoxue.com/thread-130790-1-1.html
该帖已经同步到记事狗微博 汉服文化的微博
|
|